“儿童厨具”火了!“中小学生要学煮饭”的话题
随着教育部发布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中小学生要学煮饭”的话题
热度一直很高
不少家长纷纷购入“真煮”儿童厨具
方便孩子实践
于是,儿童厨具一下被带火了!
但是这些儿童厨具安全吗?
学习厨艺前
哪些食品安全知识要先行?
//
“儿童餐具”“儿童厨房”热卖
安全性存疑
//
目前电商平台上在售的真实版儿童厨具
普遍款式多样、色彩明艳
包含有电热炉、平底锅、奶锅、
电饭煲、菜板、小刀、
锅铲、打蛋器、筷子等
因套餐选择不同
会有不同的搭配
价格从60元~200元不等
有的店铺月销量能超过3万件

儿童厨具
从部分买家的反馈晒图看
和面、切菜、煮饭、炒菜
虽然是迷你厨房
孩子们的架势有模有样
销售火爆的背后
厨具的安全性也让不少家长担忧
煮出来的食物,能放心吃吗?
经了解
在孩子专用的“真煮”厨具中
商家却很少主动标明使用的原料材质
部分商家会标明使用的不锈钢材质
还有的产品商家
则只提供了一份“液体加热器”产品的
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
没有对锅具等用品所用材料的执行标准
以及是否通过检测进行说明
某儿童厨具品牌客服
拒绝提供检测报告原件
只表示商品是食品级
也有部分网友
在购买儿童厨具后“踩雷”
虽然商家表示
商品在重金属、感官要求等方面
符合食品安全相关国家标准
但是,在产品名称处
商家还是比较含混地标注了
“儿童玩具,真实版可做饭厨具”
到底这是玩具还是厨具?
//
“儿童厨具”尺寸虽小
但安全要求并不少
//
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刘少伟教授指出,锅具等厨具所用材料需达到食品级标准,各类材料也需注意是否适用高温等使用场景,“比如食品级的塑料有很多种。基本上,现在塑料的底部都会有1到7的三角形的回收标准。要看各种锅的材质是否达到食品级的标准,比如里面一些重金属的含量是不是在国家的灶具标准之内。”
塑料产品的数字标识含义
一般的塑料产品会在产品底部用1—7的数字标明“身份”,那这些数字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呢?
数字1:PET(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常见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耐热至70℃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溶出。1号塑料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不能放在汽车内晒太阳;不要装酒、油等物质。
数字2:HDPE(高密度聚乙烯),常见白色药瓶、清洁用品、沐浴产品,不要再用来当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装其他物品。清洁不彻底,不要循环使用。
数字3:PVC(聚氯乙烯),常见雨衣、建材、塑料膜、塑料盒等,可塑性优良,价钱便宜,故使用很普遍,只能耐热81℃,高温时容易有不好的物质产生,很少被用于食品包装,难清洗易残留,不要循环使用。
数字4:PE(低密度聚乙烯)常见保鲜膜、塑料膜等,高温时会产生有害物质,有毒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乳腺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
数字5:PP(聚丙烯),常见豆浆瓶、优酪乳瓶、果汁饮料瓶、微波炉餐盒,熔点高达167℃,是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
数字6:PS(聚苯乙烯),常见碗装泡面盒、快餐盒,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产生致癌物质。
数字7:其它类,常见水壶、太空杯、奶瓶,使用时不要加热,不要在阳光下直晒。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吴晓蒙指出,一定要用合规器具,“满足我国标准的塑料制品是可以放心安全使用的。我们提到它的危害,怕的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合格或滥用的一些材料。”
据了解,我国目前没有针对所谓“儿童厨具”的标准。绝大多数的厨具都是遵循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QB/T 2174-2006《不锈钢厨具》等标准。虽然儿童厨具尺寸上偏小,但对它的要求可一点不比厨具少。
很快就到“六一”儿童节了,不少家庭已将儿童厨具列入礼物清单,市场潜力巨大。但隐患不除,越是热销,潜在危害越大。
从消费者反馈情况来看,儿童厨具不能归于玩具范畴,应当按照食品安全相关的国家标准来管理。
孩子们要加热的食材是直接入口的东西,本就应该执行最严格的标准。厨具可以有缩小版,食品安全不能有缩水版。这一点,监管部门应尽快明确,商家也要主动执行国标并在外包装上标明。
家长最好多方比较、谨慎选择,毕竟可爱和划算,远不如食品安全重要,千万别让劣质厨具坑了自家的小厨师。
//
除了厨具安全
更需培养学生食品安全观念
//
刘少伟则指出,除了厨具安全外,家长和学校更需注重培养学生较为全面的食品安全观念,“如果做生食,小学生最好就做一些蔬菜、水果类,不要做生肉类。因为生肉类比较难控制食品安全,必须经过热加工。做一些凉菜,如果切制肉,要保证案板、菜刀等食品安全。”
相关劳动课程标准显示,在烹饪方面,1至2年级学生要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3至4年级学生要学会做凉拌菜、拼盘,学会蒸、煮的方法,如加热馒头、包子,煮鸡蛋、水饺等;到了5至6年级则要做2到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还要会设计一顿营养食谱;7至9年级要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到4道菜等。
在学习这些烹饪技能前,刘少伟建议,要先教给学生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比如生熟分开,食材的中心温度至少要达到七八十摄氏度以上,避免冰箱的交叉感染,正确洗手等。是先切后洗还是先洗后切?筷子需要多长时间换?这些食品安全的知识都可以在劳动课上向小学生进行展示。”
对于儿童厨具,还有教育专家指出,劳动的价值并不在于用具,而在于劳动本身。如果孩子不参与劳动,那用具也是摆设,不必跟风置办专有的儿童产品。
综合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人民资讯、齐鲁晚报、经济日报
来源:南方日报

还没有任何评论,你来说两句吧